按照市委統一部署,2019年10月15日至2020年1月15日,市委8個巡察組對廣汽集團、越秀集團等24個單位黨組織開展了巡察。根據巡察工作有關規定,現將各單位巡察整改情況予以公開。
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一、針對“國企姓黨”意識不強的問題
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升國企管黨治黨能力。
認真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切實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作用。
健全優化“三重一大”決策等內控制度體系,完善管黨治黨方面制度27項。
加強黨組織規范化建設,抓好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
二、針對選人用人存在的問題
修訂干部管理有關制度7項,深入部分企業開展重點督導,對突出問題進行立項督辦,對履行選任程序不規范問題立行立改。
完善選人用人、引才育才制度,加強干部梯隊建設,啟動年輕干部培養計劃,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打造一支高素質、年輕化、專業化、國際化的干部人才隊伍。
三、針對全面從嚴治黨不力的問題
進一步規范差旅出行、公務接待、出國(境)、公務用車等管理事項,完善制度43項,精簡發文和會議數量,嚴管嚴控津補貼發放。
推進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強化監督執紀問責,誡勉處理4人,批評教育35人,談話提醒84人,挽回經濟損失146.8萬元。
加強重點領域風險防控,修訂完善投資管理、運營管理、供應商管理等制度14項,嚴格執行采購、招標相關制度,強化制度執行力。
廣州越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一、針對黨的領導不到位的問題
堅決貫徹執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和全面從嚴治企深度融合。
修訂完善投資管理制度,開展投資并購專項培訓,加強重大項目并購重組、重要資產處置的論證和管理。
二、針對黨的建設弱化的問題
完善集團黨委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管理辦法及責任清單,壓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
加強干部人才隊伍建設,持續推動支部標準化建設,嚴肅黨內政治生活。
三、針對管黨治黨寬松軟的問題
開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專項整治,立案2人,誡勉處理13人,提醒談話59人,批評教育115人,責令檢查25人,通報批評4人。
開展警示教育,健全相關制度,強化廉潔風險防控,將招標采購納入企業內部巡察、專項監督檢查重點內容。
推動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健全完善10項制度,加大監督執紀問責力度,落實抓早抓小,做細做實日常監督。
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
一、針對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不充分的問題
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深化集團“123”大黨建模式,開展四類黨建項目申評立項153個,切實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將黨建成果轉化為促進企業發展的新動力。
強化對重點領域、重大事項的監督考核,制定和修訂管理制度40余項。堅持“新官要理舊賬”,制定任務清單,相關歷史遺留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二、針對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存在短板的問題
撥付1.4億元“大南藥”募集資金,支持開展50余項科研項目。
制定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專項規劃,6個品規過評,6個品規報出。
成立知識產權部,開展品牌授權專項治理。
三、針對選人用人反映較為強烈的問題
修訂選人用人相關制度4項,推進集團及下屬8家企業14名領導干部交流任職。
修訂職業經理人改革方案,制定《關鍵崗位后備人才培育計劃》《神農人才計劃》,出臺《廣藥集團所屬企業中長期激勵管理辦法》。
四、針對全面從嚴治黨落實不到位的問題
開展各類專項檢查26次,黨紀處分9人,政務處分2人,誡勉處理7人,挽回經濟損失78.23萬元。
廣州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一、針對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不夠的問題
強化國企黨建工作,促進提升企業治理能力。圍繞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做強做優做大國企的要求,著手編制集團“十四五”規劃,明確各項業務規劃目標和路徑。
健全“三重一大”決策機制,制定完善重大項目決策制度等規定30項。規范重大項目推進工作,建立健全重點項目溝通協調、資源保障、績效激勵、責任追究等管理機制。建立投資進展情況跟蹤分析機制,加大投資風險防控力度。
二、針對黨建意識薄弱的問題
開展“黨建樹品牌,經營爭先鋒”主題實踐活動提升年工作,促進黨建和生產經營深度融合。
加強黨建陣地建設,打造“共享·發展”樓宇黨建陣地,充分發揮“1+N”黨員活動陣地集群作用,強化黨建陣地保障。
三、針對全面從嚴治黨不力的問題
完善基層監督力量,推進紀檢監察規范化建設向基層延伸。嚴格執紀問責,組織處理3人,挽回經濟損失74.3萬元。
針對差旅、辦公用房、工程領域、出國(境)、工資福利發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展14次專項整治工作。
四、針對干部人才隊伍建設的問題
完善“1355”人才培養計劃“1+N”配套機制,多極打造年輕人才成長“助推器”。
結合不同單位、業務板塊特點,開展試點,推動各級企業加快建立和完善多通道晉升機制。
充分發揮行業領軍人才作用,進一步搭建和豐富“勞模創新工作室”“職工創新示范基地”等平臺。
全面深入開展人力資源盤點分析,加大高素質人才引進力度,加快職工隊伍結構調整。
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
(含廣州鐵路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一、針對政治引領作用不明顯的問題
強化理論學習,提升政治站位,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圍繞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加快規劃、積極推動大灣區快線建設。
建立實施“第一議題”制度,修訂“三重一大”決策管理辦法,實施“七一工程”,強化黨委核心作用。
印發黨委工作綱要,提出“中心下沉提效能、立足灣區建新功”工作主題,明確“六個聚焦”工作重點和20個重點項目。
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體系、“大監督”體系、問責懲處體系持續運轉,強化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落實。
二、針對干部選拔任用不規范的問題
修訂中層管理人員選拔任用管理辦法,綜合用好“紅旗黨支部書記”“最美黨員”評選結果及抗擊疫情實戰中干部表現等,樹立崇尚實干、培養年輕干部的鮮明用人導向。
從嚴從實抓好干部管理監督,嚴格執行任職回避,強化過程管控。
開展干部專項培養,舉辦青年干部培訓班、優秀青年訓練營等,積極推動職務交流,打造高素質干部隊伍。
三、針對“四風”糾治不徹底的問題
開展巡察反饋問題核查調查、專項治理,黨紀處分7人,誡勉處理13人。
修訂財務開支等管理辦法,規范公務用車、會務接待,強化投資企業監管。
完善制度機制,加強廣告經營、工程建設、房產開發等重點領域廉潔風險防控。
廣州嶺南國際企業集團有限公司
一、針對黨的領導弱化、未能體現引領作用的問題
堅持黨建引領,發揮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決落實防疫定點酒店接待、食品保供穩價等重要任務,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和“六穩”“六保”中體現責任擔當。
二、針對黨建工作乏力、從嚴治黨偏松偏軟的問題
制定“兩個責任”年度清單,將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納入企業經營績效考核,將集團黨校和《嶺南黨建》作為意識形態和宣教的重要陣地,督導嶺南控股等5家企業換屆改選,申報十大國企黨建品牌和基地,開展基層黨組織書記輪訓和軟弱渙散黨支部“回頭看”。
三、針對“四風”問題反彈、廉潔風險管控不力的問題
修訂完善管理制度20項,開展違規公款吃喝旅游、發放津補貼等15個專項整治,加強線索核查,立案1宗13人,黨紀處分13人,向有關部門移交線索4人,誡勉處理1人,開展談話提醒19人,追回損失9.4萬元。
四、針對人才培養滯后、選人用人問題突出的問題
完善干部選拔任用、人才發展與培養、關鍵崗位人員、職業經理人等管理機制,選拔任用集團中層和關鍵崗位人員19人次,開展領導干部兼職、退休返聘等專項清理工作。
廣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一、針對黨管國企意識不強的問題
修訂完善“三重一大”集體決策管理規定、黨委會會議議事決策規則等制度,將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大力推進啤酒釀造產業和啤酒文化產業“雙主業”協同發展戰略規劃和落地。
成立南沙公司黨委,理順南沙公司與股份公司之間的管理權限,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作用。
二、針對黨建融通不暢的問題
理順黨建工作職責,建立大黨建工作格局。抓好黨員干部隊伍建設,推進“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涉及9個單位的干部輪崗交流8人。
三、針對“兩個責任”壓得不實的問題
提高管黨治黨能力,開展公司內部監督工作,配備下屬企業專職紀委書記3人。強化監督執紀問責,立案4人,誡勉處理4人,提醒談話12人。
加強重點領域風險防控,修訂完善供應商管理等制度標準102項。
廣州市設計院
一、針對黨的領導不夠有力的問題
強化黨委領導核心作用,有序做好轉企改制的政策解釋和推進落實工作。
完成“三重一大”事項決策實施辦法,進一步理清黨委會和院班子會的權責邊界。
加強橫向拓展和多元發展,擴大業務規模,提高品牌效應。
二、針對黨的建設不夠扎實的問題
優化調整黨支部,完成黨支部換屆選舉、團委換屆選舉,狠抓黨支部標準化建設,修訂院屬公司章程,建成黨建活動室,認真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壓實黨建主體責任。
三、針對管黨治黨不夠嚴格的問題
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監督檢查,抓好紀檢監察干部培訓。
加強設計勘察、工程項目招投標、軟件服務采購、審圖取酬、科研項目管理、固定資產管理、資質管理等制度建設和落實。
四、針對選人用人把關不夠嚴格的問題
落實黨管干部要求,嚴格干部選用程序,強化黨委領導和把關作用。
拓展招聘途徑,加大人才引進和招聘力度,招收優秀人才。
五、針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問題
嚴格執行業務接待管理、履職待遇支出等規定。
強化監督執紀問責,抓好問題核查處置工作。
廣州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
一、針對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能力不足的問題
加強班子團結協作,修訂完善集團領導班子分工,建立集團分管領導重點工作定期匯報檢查工作機制。
二、針對黨的建設不扎實的問題
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組織各級黨組織廣泛開展“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等黨內政治生活制度自查整改。
三、針對管黨治黨不夠有力的問題
深化“三轉”,選優配強紀檢監察干部。圍繞重點領域風險防控落實情況開展監督檢查,推動解決問題366個。
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及業務支出管理實施辦法、差旅費管理辦法等26項制度。
強化對合資合作企業監督管理,組織開展涉嫌與民營企業利益輸送等問題的整治工作。
四、針對選人用人工作不到位的問題
推動選人用人工作創新,開展競爭性板塊職業經理人試點工作,印發實施《集團“789”優秀年輕干部培養實施意見》及相關配套方案。
廣州賽馬娛樂總公司
一、針對“四個意識”不強、黨的領導弱化的問題
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出臺落實“兩個維護”實施方案,制定黨建、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黨風廉政建設等年度工作要點,不斷強化黨的全面領導。
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落實減租政策,惠及租戶340多家。
二、針對“兩個責任”落實不好、黨的建設虛化的問題
推動“賽馬智慧黨建”平臺建設,細化量化黨建考核指標,制定黨員教育培訓方案,推行學時登記機制,選優配強支部班子,深入開展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推動基層黨建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三、針對全面從嚴治黨不嚴、“四風”問題突出的問題
深入核查巡察反饋問題11個,立案1人,政務處分1人,建立健全選拔任用、辦公用房、業務接待等30個規章制度。
整合力量加強聯合監督,認真開展辦公用房超標、違規公款吃喝等專項整治,把日常管理和監督落細落實。
廣州檢驗檢測認證集團有限公司
一、針對黨的領導不夠堅強有力的問題
全面落實“第一議題”學習制度,嚴格執行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制度,強化理論武裝。成立集團董事會,制定、修訂合規管理規定等32個制度,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管理體系建設。
二、針對黨的建設不夠扎實有效的問題
集團印發關于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2020年工作要點,制定黨建工作考核辦法、黨支部標準化實施意見,壓緊壓實黨建主體責任。
加強黨建工作培訓,加快黨建文化陣地建設,針對性強化基層黨建工作指導。
成立4支疫情防控黨員突擊隊,設置65個黨員先鋒崗,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工作中的先鋒模范作用。
三、針對干部選拔任用和監督管理不夠規范的問題
完善干部選拔、崗位晉升、后備人才、人事檔案、因私出國(境)管理機制,強化干部選拔任用全過程監督,扎實推進選人用人管人工作規范化。
四、針對全面從嚴治黨仍有較大差距的問題
強化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考核,深入推進紀檢監察派駐機構改革,加強基層紀檢監察隊伍建設。建立抽采樣等業務的常態化監督機制。
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建設電子監察系統,完善對外投資、財務管理等制度,防范廉潔風險。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
(廣州傳媒控股有限公司)
一、針對黨委領導核心作用發揮不充分的問題
忠誠履行黨媒職責。精心策劃組織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報道廣州貫徹落實的生動實踐和實際成果,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宣傳報道。
集中力量做強“新花城”客戶端、微社區e家通、學習強國廣州學習平臺等拳頭產品。
嚴格落實審校把關制度,層層壓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
二、針對“兩個責任”壓得不實的問題
堅決摒棄“媒體特殊論”思想,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各項紀律規定。嚴肅問責,調離崗位2人,誡勉處理14人。
深入基層調研,健全重大事項決策前的專題會議制度,狠抓會風,提高會議質量。
加強制度建設,補上漏洞,完善管理制度99項。
三、針對組織建設抓得不緊的問題
加大年輕干部培養力度,啟動廣州日報社重要崗位選拔任用工作。
將干部優先交流至重點工作領域,建立采編人員動態調整機制。
市總工會
一、針對黨的領導意識弱化、工會發展改革存在短板弱項的問題
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黨組會議的第一議題,整改以來召開12次黨組會,傳達學習第一議題34個。
堅持和完善黨對工會工作的領導,深入推進工會改革創新,落實事企分離,有序推進市、區工人文化宮建設。
二、針對黨的建設虛化、制度化規范化水平不高的問題
本級完善制度19項,直屬單位完善制度243項。完成二級黨組織建制調整,糾正個別支部選舉程序不當等問題。
三、針對管理監督工作不力、選人用人問題依然突出的問題
完善因私因公出國(境)管理。開展選人用人專項治理,調整、選拔直屬單位干部12人。
四、針對財經制度執行不嚴、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仍有發生的問題
督促10家直屬事業單位25人全部清退違規領取的津補貼,督促員村工人文化宮、市工人文化宮清退行政經費列支工會活動費用。
五、針對內控機制不健全、廉政建設面臨重大風險的問題
完善黨組會議議事規則中“三重一大”的細則內容。
強化監督執紀問責,政務處分1人、誡勉處理2人、組織處理1人。
團市委
一、針對政治建設缺失缺位的問題
完善書記會議、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等制度,修訂“三重一大”清單,規范集體決策機制,制定黨支部工作計劃,提升黨建工作水平。
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推進共青團融媒體建設,強化思想政治引領,夯實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
二、針對從嚴治團寬松軟的問題
推進“固本強基工程”“命脈工程”,整治“空心”團支部,開展團干大輪訓,加強團的基層組織建設。
對違規違紀人員嚴肅處理,開展警示教育,強化紀律意識和規矩意識。
三、針對人事工作不規范的問題
落實干部選用“凡提四必”要求,完善干部考核制度,開展干部人事檔案專審,修訂因私出國(境)管理規定,增強干部工作規范性。
四、針對廉政風險管控滯后的問題
全面開展廉政風險排查并修訂防控手冊,建立常態化內審機制,完善資金使用、采購招標等制度,堵塞各類風險漏洞。
市婦聯
一、針對黨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不充分的問題
制定市婦聯黨組工作規則等文件,嚴格落實黨組會議第一議題和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制度,完善“三重一大”決策機制。
圍繞中心大局,著力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南粵家政”羊城行動重點任務,做好婦女思想引領、創業就業、權益關愛,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
二、針對黨建工作不夠扎實的問題
加強黨組自身建設,實行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動態管理考核,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
堅持黨建帶婦建,點面結合推進婦聯組織和婦女之家建設,著力提升在“兩新”組織的工作和組織覆蓋。
三、針對管黨治黨政治責任落實不到位的問題
制定和修訂內部規章27項,切實履行管黨治黨政治責任,改進工作作風。
嚴格執紀,誡勉處理4人,取消考察對象資格2人,責令檢查4人,批評教育4人,談話提醒33人次。
四、針對廉政風險防控有漏洞的問題
修訂財務管理制度,嚴格執行“三公經費”“收支兩條線”和公務卡結算等制度,規范合同管理,加強重點領域風險防控。
市社科聯
一、針對黨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領導不夠到位的問題
提高政治站位,加強理論武裝,嚴守意識形態陣地,《城市觀察》再次被評為全國最受歡迎期刊。
統籌推進規劃、學會和科普工作均衡發展,整合資源打造分眾化、多層次、多載體、廣覆蓋的線上線下社科普及網絡。
加大青年人才培養力度,設立16個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培養研究重點基地。
二、針對推動機關黨的建設不夠到位的問題
完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清單,全面壓實主體責任,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
開展“一支部一品牌”模范創建活動,實現黨建和業務“兩手抓、兩促進、兩提高”。
推動“兩新”組織黨建工作規范化、標準化,在所屬74家學會設立黨建聯絡人。
三、針對持之以恒正風肅紀不夠到位的問題
強化日常監督,落實“抓早抓小”,開展提醒談話10人次,誡勉處理1人。
修訂完善有關會議決策、干部人事、財務管理等各方面管理制度。
嚴格監督執紀,清退違規發放津補貼、超標準報銷差旅費等共18.7萬元。
市委黨史文獻研究室
一、針對全面從嚴治黨壓力傳導不夠的問題
進一步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嚴明紀律規矩,拓寬全面從嚴治黨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的覆蓋工作,抓好督促檢查。
每季度組織全體黨員集中學習,開展全覆蓋談心談話,完善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工作指引。
二、針對執行選人用人工作規定不嚴的問題
談話提醒4人,制定干部選拔培養和教育培訓規劃、破格提拔干部工作指引等文件,安排7名干部到基層補足工作經歷,規范選人用人工作。
三、針對治理“四風”問題抓得不實的問題
制定2020年文件、會議數量同比下降不少于10%目標。落實議題征集指引,提高議事決策效率。
加大工作推動力度,完成5本書籍的出版工作。清退違規領取審稿費45550元,收回超標準支付課酬1000元等。
四、針對廉政風險防控存在明顯漏洞的問題
新制定6項制度,修訂13項制度。對涉及出版、采購等事項,形成35條廉政風險防控措施。
市國家檔案館
一、針對黨的領導弱化的問題
修訂“三重一大”事項決策、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等制度,落實館務會第一議題制度,確保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作用。
主動融入大局、服務大局,疫情期間發布征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檔案的公告,錄制赴鄂一線醫護人員口述檔案,主動收集抗擊疫情相關的珍貴檔案資料。
二、針對黨的建設缺失的問題
成立黨建工作領導小組,建立館長黨支部聯系點制度,嚴肅黨內政治生活。
制定組織生活督查制度,嚴格開展“三會一課”。
三、針對管黨治黨不嚴的問題
制定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清單、黨員干部“八小時以外”活動監督制度,落實主體責任。
建立警示教育機制,開展身邊案例警示教育。強化監督執紀問責,誡勉處理1人,談話提醒3人,退回違規發放資金31642元。
修訂完善財務、采購、合同、外出培訓等制度,強化監督,堵塞漏洞。完善新館二期工程變更報批手續,規范項目管理。
四、針對黨管干部原則不落實的問題
建立干部隊伍建設分析研判機制,制定干部監督管理制度,強化干部使用管理。
廣州生產力促進中心
一、針對黨委領導核心作用發揮不充分的問題
修訂“三重一大”制度,強化黨委對重點業務、改革、資源配置等重大問題的把舵定向作用。
加強黨委統籌領導,抓實機構改革、“十四五”發展規劃等重點工作,出臺資源整合業務聯動措施,創新中小企業服務模式與服務內容。
二、針對黨建工作不扎實的問題
強化黨建引領,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落實意識形態和保密工作責任制,加強支部建設和考核。
健全選人用人機制,規范干部選拔聘任流程,完善人員招聘制度,規范出國(境)管理,做實人事基礎工作。
三、針對管黨治黨工作不落實的問題
強化黨委主體責任,完善資產、財務等管理制度14項,開展廉政風險防控排查,推動紀檢監察“三轉”。
嚴肅追責問責,立案3人,誡勉處理2人,批評教育4人,談話提醒21人。
四、針對糾正“四風”不夠堅決的問題
嚴肅查糾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清退違規發放款項50.86萬元。
完善原材料采購、孵化器租賃等制度。
廣州市道路養護中心
一、針對黨的領導、黨的建設不到位的問題
充分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全力推進“十三五”全國干線公路養護管理評價和“十四五”公路養護發展規劃編制,推進10個重大(重點)項目建設,多措并舉提升國省干線公路路況水平。
選優配強黨支部書記,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推行理論學習列席旁聽制度。
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完善人事管理制度6項,輪崗交流各級干部25人,通過“優才計劃”校園招聘20名優秀人才。
二、針對全面從嚴治黨不力的問題
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開展廉政風險防控動態管理并簽字背書,抓實黨建、黨廉考核評價工作。
嚴肅處分決定執行,規范下屬單位薪酬管理和福利發放,專項整治違規兼職和從事營利活動問題。
加強財務監管,對所屬經營單位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建立完善資產管理等9項制度。
三、針對整肅突出問題不深入的問題
清退違規發放費用11.47萬元,全力查糾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等問題,對有關責任人員予以嚴肅處理。
緊盯廉政風險集中事項,常態化開展紀律教育和監督檢查。建立完善接待、培訓、食堂、公車、采購等管理制度10項。
廣州市交通站場建設管理中心
一、針對黨委領導核心作用發揮不夠,凝聚力、戰斗力不強的問題
進一步發揮黨委領導核心作用。優化公路客運業務,拓展充電樁、旅游、商業零售等新業態項目,創新“菜籃子大篷車”等便民服務,推動中山八等重點建設項目開工建設。
二、針對管黨治黨不嚴不實,黨的建設虛化弱化邊緣化的問題
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深度融合生產經營,完善黨委議事規則,健全理論學習、黨建、組織人事制度9項,匡正選人用人風氣。
三、針對內部管理粗放低效,國有資產流失嚴重的問題
提高風險化解能力。強化預防防控措施,完善物業租賃、候車亭招租等經營管理制度10項。
加大追收款力度,回收2019年應收款2961.65萬元。
四、針對正風肅紀不堅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嚴格的問題
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完善公務用車管理等制度3項,開展專項治理,組織清退違規費用42.95萬元。
強化監督執紀問責。立案3人,開展誡勉談話2人次,談話提醒17人次,提醒談話8人次,約談6人次,批評教育2人次。
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一、針對黨的領導弱化的問題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制定黨建工作要點、干部教育培訓計劃等,扎實抓好落實工作。
聚焦主責主業,推動信用體系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區塊鏈技術應用取得新突破,全流程電子化取得新進展。
健全“三重一大”決策程序,制定黨組工作規則、維修改造項目管理等制度。
二、針對黨的建設虛化的問題
制定基層組織建設任務清單,強化黨員教育監督。
抓好隊伍建設,規范選任程序,建立人才激勵機制。
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監督管理。
三、針對管黨治黨不嚴的問題
印發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責任清單,加強督辦考核。加強重點領域防控,修訂8項管理制度。
強化監督執紀,對15名工作人員進行追責,挽回經濟損失45.46萬元。
四、針對“四風”禁而不止的問題
開展專項治理,持續推進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整治工作,進一步精簡文山會海,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修訂完善車輛、物資采購、出國(境)管理等制度。
廣州市照明建設管理中心
一、針對黨的領導弱化的問題
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制度,提高統籌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決策能力和水平,聚焦群眾訴求,開展深入調研,加快照明建設和驗收移交,提高智能化、科學化和精準化管理水平。
二、針對黨建工作邊緣化的問題
加強黨支部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制定年度計劃,明確領導班子成員責任清單,嚴格落實“三會一課”、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等制度,強化黨建引領工作。
制定年度意識形態工作方案,加強和改進照明領域意識形態工作。
強化責任擔當,嚴格資產移交、核算和監督管理。
三、針對紀律規矩意識淡化的問題
強化紀律規矩意識,深化內控機制,規范工程管理,制定和修訂國有資產、采購(招標)、合同、財務、車輛、工程變更、結算、竣工驗收和維管考核等制度28項。
四、針對組織人事工作虛化的問題
堅持黨管干部原則,規范選人用人工作,嚴格落實“凡提四必”,強化干部選拔、人事檔案和證照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