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隆平雜交水稻試驗田、稻谷脫粒課堂、制作稻草人……昨日,中黃外國語小學的學生們在大吉沙體驗了一次“田間課堂”,這是由黃埔文化·名未名研學特色研發的勞動教育定制課程。
今年7月,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指導綱要》),提出要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豐富、拓展勞動教育實施途徑,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同時,在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外,指導綱要強調勞動教育途徑要注重課內外結合,要在課外校外活動中安排勞動實踐。
黃埔文化·名未名研學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勞動教育的要求,根據中小學課程需求設計不同階段的勞動教育內容,規劃特色豐富的勞動教育路線,制作學生實踐基地資源圖譜,充分借助大吉沙島隆平國際現代農業公園這個“知行大學堂”,研發了一套廣大中小學“1V1”的勞動教育定制課程,讓學生走出封閉課堂,體驗農業生產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體會平凡勞動中的偉大,感受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帶來的農業科技變化,激發學習動力和創新力。.
大吉沙航拍圖
知行合一拓展勞動實踐多方法
01隆平雜交水稻試驗田
水稻是種在水里面嗎?水稻收割是怎么樣的?中黃外國語小學的同學們,帶著一腦瓜子的問題,出發前往隆平雜交水稻試驗田參觀。
而當同學們一排排站在水稻田邊上,眼睛里都閃動著興奮和驚奇,“哇”聲一片。而在聽老師講解完之后,不僅了解了傳統農耕生活,更是親眼見識現代農業變革帶來的先進技術。
02稻谷脫粒課堂
既要“知”,也要“行”,才是勞動教育最重要的意義。中黃外國語小學的同學們,在水稻田里接受了一次特別的勞動教育——學習傳統打稻谷方法。
即使汗水浸濕了衣裳,小手臂開始泛酸,也沒有人提出放棄,而是堅持完成了自己的勞動任務,同學們揮灑過勞動的汗水,體會過勞動的艱辛,更深刻地理解了勞動的內涵,也會更珍視勞動的價值和成果。
03稻草人制作課堂
制作稻草人,考驗的不僅是中黃外國語小學同學的團結協作能力,更主要的是解放同學們的天性,讓同學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新力,創造屬于自己的稻草人。
稻草人制作課堂正是勞動教育的一個經典例子,在勞動中強調學生身心參與,注重手腦并用,而且這種勞動不是針對個體的勞動能力,而是與集體、生活、社會聯系在一起。協作精神、服務意識,這些在成長過程中會轉為一種社會責任感,進而讓孩子的品德提升,讓素質教育得以真正落地開花。
“以前大家認為,勞動課就是一堂用來刺繡、剪紙的娛樂課,但是我們知道,真正的勞動不應該在封閉的課堂中”,黃埔區一小學老師表示。勞動課雖然一直有,但學生和家長都不太重視,如何保證勞動課質量成了最大的難題。
現在,黃埔文化·名未名研學打破以往的封閉課堂學習,設計了一套特色豐富的勞動教育定制課程。此套課程更關注學生勞動過程中的體驗和感悟,引導學生感受勞動的艱辛和收獲的快樂,增強成就感、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