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紅飄香壓滿枝
蟬鳴惹來相思客
在黃埔
盛夏的水果之王
非荔枝莫屬
千年古荔
結下百余斤新果
黃埔百年古荔枝樹產量
創近10年新高
近日
“荔久彌新照初心”黃埔荔枝文化節
在我區舉行
果農迎來豐收“大年”
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
再度打響黃埔荔枝品牌
助力黃埔鄉村振興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歷經千年滄桑
廣州最老古荔枝樹掛果上百斤
在玉巖書院
蘿崗鐘氏文化協會秘書長鐘民憲介紹道
我在這里生活近60年,這棵千年老荔枝樹今年結的果特別多,至少上百斤。
鐘民憲所指,是玉巖書院催詩臺前的一棵古荔枝樹。相傳該樹已存活逾千年,也是廣州目前有記載的樹齡最老的古樹。經歷千年滄桑,這棵荔枝樹依舊綠葉繁茂,正值果期,一顆顆火紅的荔枝掛滿枝頭,紅果綠葉,頗為喜人。
▲玉巖書院中的千年古荔枝 李劍鋒攝
鐘民憲介紹,這是一棵“山枝”(即山上自然生長的荔枝),明代的時候已高達數丈,粗需兩人合抱。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番禺、南海一帶大雪,滿山樹木大部分被凍死,這株古荔枝樹也嚴重凍傷,枝椏漸腐,鄉人都以為荔枝樹難逃死劫。豈料第三年春年,荔枝樹居然從樹莖底部長出了三枝嫩芽,又重新煥發了生機。
令人驚奇的是,至今枝葉繁茂富有生氣的古樹上,還能結出“桂味”和“山枝”兩種荔果。目前這株千年古荔枝樹已申請古樹保護,每年都會請果樹專家專門照顧查看荔枝樹的生長情況。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研究員
向旭
黃埔區是荔枝的老產區,成片的老年荔枝種植區域都有四五個,玉巖書院這棵古荔枝樹算是其中的一個代表。黃埔區對于老荔枝樹的保護很重視,各方面保護都做得很好。
荔枝品牌美名遠揚
“百年古荔”“荔枝新貴”各有千秋
“天下荔枝在廣東,荔枝珍品在蘿崗。”我區(含古代蘿崗)荔枝文化深厚,種植歷史超過千年。我區現存多片300年以上的荔枝林,完好地保存了嶺南百年荔枝的文化圖譜。嶺南荔枝有“三杰”,其中筆崗糯米糍、蘿崗桂味都在黃埔。而新品種“帝進奉”則被人們稱為荔枝中的“高富帥”。不同品種各有千秋,均是市民喜愛的荔枝名品。
黃埔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 陶風
目前黃埔區荔枝種植面積達2萬多畝,其中樹齡超過100年以上的古樹近一萬畝,是全省最大的古荔枝群落之一。
以永和街賢江村為例,賢江村是有名的荔枝之鄉,百年古荔枝群連片面積達到3000畝以上,在全省均罕見。在荔枝文化濃厚的賢江公園,就有近千棵樹齡達300至500年的古荔枝樹。其中最有名的雙肩紅糯米糍,蒂部兩側有突起的“雙肩”,果肉厚而嫩,核小,入口滿滿的濃郁蜜香。
▲村民采摘古荔枝 羅柱梁攝
當地果農
劉伯
賢江村有好幾個百年古荔枝群。老樹荔枝成熟較晚,但味道比普通荔枝更加清甜,汁水更加飽滿,少渣,還不容易上火。
走進新龍鎮福洞村帝頂荔枝種植園,紅彤彤的荔果綴滿枝頭。仔細端詳,這種荔枝比常見的荔枝個頭更大,剝開紅得有些發紫的果皮,晶瑩透亮、鮮嫩多汁的荔枝肉讓人饞涎欲滴,輕咬一口,入喉清甜。
▲帝頂荔枝種植園董事長楊柳青
這是我區近年新研發的荔樹高端品種“帝進奉”,集齊了眾多荔枝的優點,口感清甜爽口,有蜜香味,深受消費者青睞。值得一提的是,“帝進奉”耐儲存,果實摘下數天之后果殼不變色,在長途運輸中能有效保鮮,且上市時間與其他品種錯開,造就了“帝進奉”巨大的市場潛力,豐富了“黃埔荔枝”品牌。
▲帝進奉荔枝 李劍鋒攝
黃埔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 陶風
除“帝進奉”,我們正在研發種植的荔樹新品種“冰荔”,目前剛種下150畝幼苗,估計兩年后將會收成,品質將會更為高端。
科技助農銷路旺
黃埔荔枝迎來近10年來大豐收
據悉,今年將是黃埔荔枝近10年來的豐收大年,全區荔枝總產量約7000噸,目前上市成熟量5400噸,已銷售3500噸。
帝頂荔枝種植園董事長
楊柳青
今年掛果的有幾百棵樹,收成估計有15000-20000斤,主要銷往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反響都很好,估計下周就進入豐產期。如果順利的話,明年荔枝園的產量更有望達到8萬斤。
為促進荔枝增產增收,我區響應廣東荔枝“1221”市場營銷行動,推進荔枝定制模式,幫助農戶增加銷量。區農業農村局聯合區直單位發起倡議書,鼓勵區內企業、區屬單位積極定制采購,以荔為媒,搭建城鄉合作渠道和平臺,實現農產品品牌深化提升、農業再增效、農民再增收,更好展示黃埔鄉村振興新面貌。
與此同時,我區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增強農業科技服務能力,聯合省農科院果樹、植保專家團隊為荔農進行一對一技術幫扶,舉辦荔枝提質增效培訓班,提升荔枝種植管理技術水平,傳授荔枝生產技術、?;ū9夹g、病蟲害防治技術,為荔枝豐收保駕護航。
今年黃埔荔枝文化節還特別安排了“百年紅荔送百名院士”活動,將紅荔禮盒贈予為黃埔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100名院士、專家等高層次人才,與他們同享黃埔美荔百年碩果。
黃埔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 陶風
黃埔區經濟社會發展這么多年,現在能取得這么好的成效,離不開這些專家院士對我區發展支持,我們把黃埔古荔通過冷鏈運輸送到院士專家團隊的手中,荔枝雖小,情義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