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發生疫情
如何及時有效處置
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作為社區防控
第一道防線的“守護者”
“三人小組”重任在肩
今年5月底,廣州疫情防控升級。黃埔區社區疫情防控“三人小組”(以下簡稱“三人小組”)走街串巷、
入門走訪,擔當起居民身邊最貼心的“疫情管家”職責,為抗疫大局提供基礎支撐。
“三人小組”是一支由醫務人員、村居干部、警務人員和治安聯防隊員組成的“1+1+1聯合拍檔”,
他們扮演著社區防控第一道防線的“守護者”,是社區聯防聯控工作網的“神經末梢”。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整體向好,但低風險不意味著零風險,疫情防控要常態化。因此,黃埔區
深入貫徹落實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堅持“防為主,防為上”,建設“平戰結合、建之能用、用之能
戰”的“三人小組”隊伍,作為社區疫情防控的“常備軍”,筑起黃埔區疫情防控的銅墻鐵壁。
集結演練增強“三人小組”實戰力
8月27日上午,黃埔區在區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埔安廣場組織開展“三人小組”集結演練活動。
廣州市委政法委一級調研員嚴錦樂,黃埔區副區長、區公安分局局長劉奕鵬,廣州開發區管委會
一級調研員林斌,黃埔區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副書記張帆,以及相關部門、街鎮領導、400余
名“三人小組”代表參加演練活動。
本次演練聚焦于社區疫情防控的重點任務,蘿崗街“三人小組”代表現場演示居家隔離人員管控工作流程,
黃埔街“三人小組”代表現場演示社區納管人員健康監測工作流程。
演練過程中,社區工作者擔任“三人小組”組長,負責做好溝通協調;醫療衛生人員開具法律文書、體溫檢測、
癥狀問診、核酸采樣等工作;警務人員維持秩序,做好流調、轉運和重點人員排查。
演練做到程序規范,處置到位,檢驗和提高了“三人小組”工作人員疫情應急處置能力,確保一旦發生疫情,
能夠及時有效處置,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當天,演練活動在全區各街鎮同步啟動,全區
“三人小組”人員將定期開展培訓和應急演練。
做實機制提升“三人小組”行動力
實行“分級分類機制”,配足人員隊伍
黃埔區按照封閉區、封控區和警戒區的標準設立“三人小組”作為“常備軍”,加強培訓和演練,做到“建之能用、用之能戰”。
按照封閉區200戶一組的標準配備“三人小組”2188支,配備人數達6564人;在常態化條件下,保持配備288支“三人小組”。
建立“聯合作戰機制”,統籌多方資源
疫情面前,統一調度,分工明確的作戰機制尤為重要。黃埔區針對“三人小組”的管理使用建立了“聯合作戰機制”。
其中,區委政法委統籌協調“三人小組”總體工作,第一時間部署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發生本土疫情時,統籌協
調封閉、封控管理區域等涉疫區域的社會面防控管理工作;
區衛生健康局統籌“三人小組”中的醫務人員,調配力量做好社區醫療衛生服務;
區公安分局調度社區民警參與“三人小組”隊伍,加強對重點防控區域的公安力量增援;
區民政局協調社區網格力量加入“三人小組”,做好社區日常管理工作;
各街鎮完善轄區內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機制,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啟動“平戰結合”機制,強化動態響應
為保障疫情防控“平”“戰”順暢銜接,黃埔區設立備勤人員坐崗制度。在“平時”,各街鎮接到任務,必須安排
備勤人員即時出勤到崗,完成涉疫重點人員排查處置。在“戰時”,即轄區疫情發生后,立即啟動“三人小組
”工作預案,“三人小組”進入應急狀態。
落實保障配備7600個裝備包
在黃埔區,與“三人小組”管理使用機制相配套,還進一步強化“三人小組”疫情防控裝備保障。黃埔區委政法委
采購了7600個裝備包,用于落實“三人小組”常態化運行裝備保障。
裝備包內含酒精消毒液、免洗消毒凝膠、運動水壺、工作筆記本、N95口罩等防疫裝備,為“三人小組”外出執行防疫任務建立安全屏障。
其中,在裝備包中還放置了“三人小組”職責卡、工作聯系卡,進一步明確了社區工作者,
醫療衛生人員,警務人員、治安聯防隊員的各項工作職責,明確責任聯系人和工作小組。
黃埔區副區長、區公安分局局長劉奕鵬表示
此次演練有效檢驗了我區社區防控指揮組織體系,鍛煉了社區防控隊伍。今后,將進一步細化完善“三人小組”
各項防控措施,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切實把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鞏固好、拓展好。
本次演練活動由黃埔文旅公司、黃埔商學院共同承辦。黃埔文旅公司、黃埔商學院是黃埔文化(廣州)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下設的全資子公司,是提供文化服務、創意生產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