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濕地水鳥 共建生態廊道
今天上午,“關愛濕地水鳥 共建生態廊道”黃埔區2021年水鳥科普宣教活動在大吉沙島舉辦,除了前期報名的市民,還有不少家長帶娃出行,望遠鏡、
長焦鏡頭、鳥類書籍,帶齊裝備,組成“周末觀鳥親子團”,也有少年宮的老師組織學生們到島上寫生,描繪風光秀麗、自然淳樸的大吉沙景色。
大吉沙是廣州市黃埔水域的一個江心小島,與長洲島、黃埔港對望。大吉沙周邊岸線長6.02公里,面積1500 多畝,四面環水,
小島周邊有很多自然形成的小沙洲。江心島上各種各樣的魚、 蝦、貝、螺、蠕蟲和水生植物豐富,大吉沙濕地環境優質,水田
生態良好,自然風光秀美,吸引了眾多鳥類來此棲息、覓食并安家落戶,是牛背鷺、?鷉等保護級鳥類的棲息天堂。
本次水鳥科普宣教活動經觀鳥專家指導,從生魚洲碼頭出發,沿著大吉沙幾處水鳥棲息地,形成漫游2公里的最佳“觀鳥路線”,
并根據活動參與人數,分成三小組,每組均特邀觀鳥專家作為帶隊老師,沿途為大家介紹和拓展水鳥科普知識。
觀鳥路線上還設置了多處互動點和打卡點,參與者可以通過擲骰競猜、水鳥環境圖分類等互動環節,在游戲中加深對水鳥種類、
水鳥棲息環境的了解,還可以在稻田里、在堤壩邊與水鳥合影,打卡蓋章,獲取精美觀鳥紀念品。
同行中有不少小學生的身影,林添則同學就是其中的一位,目前小學三年級在讀,別看他年紀小,觀鳥方面可是小行家:“我5歲的時候
就跟著爸爸觀鳥了,我剛剛一路走,拍到了很多水鳥,給你看看,這是白頭鵯,這是池鷺,這是最常見的翠鳥……”小朋友不僅了解多種
水鳥種類,更是懂得如何如何保護濕地環境,其專業程度讓同隊伍的小伙伴欽慕不已。
黃埔區投促局全球招商總監賀勵平也是一位愛好觀鳥人士,得知有此次活動便積極報名。這是他第一次到大吉沙島上去,但一路上遇見
的水鳥種類和了解的大吉沙生態環境,都讓他點頭稱贊不已,也讓他了解了在廣州黃埔,有著這么一個水鳥愜意棲息的“小鳥天堂”。
據觀鳥專家郭老師介紹,根據往年的觀鳥記錄統計,大吉沙目前約有180種鳥類,隨著越來越多觀鳥人士的加入,大吉沙的鳥種數量
還會有一定的上升的空間。“目前大吉沙特別一點的鳥種應該是黃胸鹀,今年已多次記錄到它在大吉沙的生活,黃胸鹀是國家一級保護
鳥類,相對數量較小,對生態的需要需求比較大。大吉沙目前的環境比較適合一些水鳥作為遷徙的途經地,或者是一些候鳥的越冬地,
這樣的生境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和休息、越冬的場所。”通過此次的帶隊講解,郭老師表示這是一次非常好的科普活動:“這個活動
不僅可以讓更多的青少年有機會體驗觀鳥,了解大吉沙的鳥類,了解大吉沙的生態環境,了解生態環境對鳥類的重要性。青少年通過觀
鳥活動,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了鳥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環境與人之間的關系,從而了解鳥與人類之間的關系。”
本次活動由廣州開發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黃埔區分局主辦,黃埔文化集團、黃埔商學院承辦,通過為期
兩天的水鳥科普宣教活動,不僅給參與者上了一堂形象生動的鳥類科普課,更是進一步打造大吉沙生態品牌,進一步推進黃埔區保
護生物多樣性的科普宣傳工作,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努力推動黃埔區形成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拓展水鳥分布空間,構建水鳥生態
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維持區域生態系統安全和穩定,積極營造共護濕地和自然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