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 溫玉容
2只雌性黃胸鹀
2021年10月16日上午11時52分35秒,廣州市自然觀察協會在大吉沙黃胸鹀觀測及保護志愿行動,首度獲得全球極
度瀕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黃胸鹀(禾花雀)2021年秋冬季在大吉沙島活動的影像。
—— 廣州市自然觀察協會
大吉沙是廣州市黃埔水域的一個江心小島,與長洲島、黃埔港對望。大吉沙周邊岸線長6.02公里,面積1500 多畝,四面環水,
小島周邊有很多自然形成的小沙洲。江心島上各種各樣的魚、 蝦、貝、螺、蠕蟲和水生植物豐富,大吉沙濕地環境優質,水田
生態良好,自然風光秀美,吸引了眾多鳥類來此棲息、覓食并安家落戶,是牛背鷺、?鷉等保護級鳥類的棲息天堂。
在大吉沙,有開闊的田野,低矮的屋舍,空氣清新,景色宜人;這里夜不閉戶、路不拾遺,被稱為廣州現實版的“世外桃源”。
隨著隆平稻香園等項目落地,大吉沙島也逐漸揭開了美麗面紗,新晉成為廣州的“都市錦田”。
大吉糧倉
熱門打卡點大吉糧倉是隆平試驗田的配套設施,采用傳統嶺南鐘樓建筑風格,坐落于隆平試驗田間,遠看如同一座城堡。
大吉糧倉三樓為糧心驛站,陳列了一系列珍貴的圖片,展現大吉沙的歷史概況和自然風光。三樓還隱藏著一家大吉咖啡
館,游客可在這里靜坐,消磨假期,也可登高望遠,俯瞰大吉沙島全貌,領略特有的稻韻飄香都市田園風光。
大吉糧倉的二樓是“兩藏館”,“兩藏館”以“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為主題,展示中國雜交水稻研究歷程,以及隆平
國際現代農業公園的建設歷程,這里珍藏了袁隆平院士為隆平國際現代公園題詞的幾份原件。在兩藏館還可以俯瞰一樓
的烘干設備,了解整個稻谷烘干的原理和流程。
禾下夢雕像
由中國美術家協會雕塑藝術委員會主任、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廣州美術學院原院長黎明創作的袁隆平
主題雕塑“禾下夢”坐落在大吉沙的稻香深處。
這座長12米,高6米的雕塑,采用不同質地和顏色的金屬材質,以鑄造與鍛造相結合的技術工藝制作而成
雕塑將稻田、禾穗、禾下魚等元素融合一體,畫面上的紋路代表了農田的阡陌,展現了一幅稻浪飄香、禾
魚共生的生態畫卷,作為主體的袁隆平院士雕塑更是生動形象地刻畫出這位“雜交水稻之父”面對豐收溢
于言表的喜悅之情,同時也寄托了黃埔人對袁老無限的懷念。
濃墨重彩大吉沙
大吉沙的魅力,更在于它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風光景色。春來油菜花開,田野間鋪滿金黃的地毯,百里春色
隴上行;夏來禾苗青青,最美是黃昏,晚霞鋪水,半江瑟瑟半江紅;秋來稻香撲鼻,醉臥禾下乘涼,醒時啖
累累果實,豐收可喜;冬來鳥語花香,島上仍是一派生機郁郁,感受南方特有的溫柔。
大吉沙覓春
如今正是大吉沙的油菜花期,周末不妨約上三五好友,乘著春風,到大吉沙島踏青尋芳,讓美景伴你開啟新一年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