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瀲滟,晴芳遍野,2022年9月24日上午,“踐行生態文明 保護生態水鳥”黃埔區2022年水鳥科普宣教活動如期而至。
眾多市民朋友帶上孩子,隨著專業的領隊老師,一起在鳳凰湖濕地公園尋覓水鳥的蹤跡,觀察水鳥的形態,探索水鳥的
習性,領略湖光水色,聆聽自然之音。
鳳凰湖濕地公園
鳳凰湖位于中新廣州知識城南起步區,流沙河中游、九龍大道西側,湖區總占地面積約32萬㎡,其中湖面面積約
15萬㎡,綠化面積約14萬㎡,水岸線長約2500米。湖區建有塑木平臺、景觀橋、觀景亭、木棧道等設施。湖內
種植有睡蓮、菖蒲、蘆葦等多種水生植物。因為生態環境優美,吸引了大批水鳥來此棲息,是開展黃埔區2022年
水鳥科普宣教活動的主要場地之一。
活動緊緊圍繞“踐行生態文明 保護生態水鳥”的主題,參與的市民朋友首先在簽到處領取望遠鏡、觀鳥資料,隨后跟著領
隊老師觀看水鳥標本和水鳥科普展板,了解水鳥知識,最后沿著觀鳥路線,一起尋覓水鳥的蹤跡。
觀鳥路線上有郁郁蔥蔥的樹木,有波光粼粼的湖面,還有各類身姿優雅的水鳥,如白頭鵯、池鷺、小白鷺等。不僅如此,
本次觀鳥還發現了白鹡鸰、鵲鴝、黑臉噪鹛等林鳥的身姿。
白頭鵯
圖/yaqing
小型鳥類,額至頭頂為黑色,兩眼上方至后枕為白色,形成一個白色枕環,腹部呈白色且具黃綠色縱紋。性活潑,
不甚畏人,屬雜食性鳥類,既食動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長江以南地區常見,多活動于丘陵或平原的樹木灌
叢中,也見于針葉林里。
池鷺
涉禽類,翼為白色,身體具褐色縱紋。通常無聲,在爭吵時會發出低沉的呱呱叫聲。主要棲息于稻田、池塘和沼
澤,喜單只或3-5只結小群在水田或沼澤地中覓食,性不畏人。食性以魚類、蛙、昆蟲為主,幼雛與成鳥的食物成
分類似。主要分布于孟加拉國、中國和東南亞,越冬時可遠至馬來半島、印度支那及大巽他群島。
小白鷺
中型涉禽,全身體羽頗似大、中白鷺,體形纖瘦,全身白色。眼為黃色,嘴呈黑色,下嘴基部帶蒼白色,面部為
灰色,腳、腿呈黑色,趾上常雜有黃色。棲息于平原、丘陵和低海拔的湖泊、沼澤與灘涂地。以鞘翅目及鱗翅目
幼蟲、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也吃少量谷物等植物性食物。在中國主要分布于長江以南、江蘇沿海中部地
區及臺灣和廣東、海南。
觀鳥現場
觀鳥路線上設置了三個打卡點,各位市民朋友紛紛在打卡點參加擲骰競猜、水鳥環境圖分類等趣味小游戲,以加深對水
鳥種類、水鳥棲息環境的了解。
趣味游戲
“水色天光共蔚藍”,有鳥相伴。不少市民朋友還在美麗的鳳凰湖水畔,留下自己與大自然的合影。
本次活動以親子團為主,小朋友們興致勃勃、熱情洋溢,既有尋覓水鳥身姿的期盼,也有體驗趣味游戲的快樂和贏得獎
勵的喜悅,還有領略自然風光、聆聽自然之音的享受。
寓教于樂,寓學于趣。唯有讓小朋友們沉浸式地觀察和感受水鳥的棲息地環境,才能更好地幫助他們樹立尊重自然、順
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在他們心中播下生態文明的種子。
黃埔區2022年水鳥科普宣教活動由廣州開發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黃埔區分局主辦,
黃埔文化集團、黃埔尚學苑承辦。第一場活動已圓滿結束,后續三場將在蘿崗濕地公園、發展公園、大吉沙島
陸續開展。
第二場
10月15日(周六)蘿崗濕地公園
9:30-12:00
第三場
10月15日(周六)發展公園
16:00-18:00
第四場
10月22日(周六)大吉糧倉
9:30-12:00
活動流程
上午場
09:00-09:30 簽到
09:30-10:00 閱覽水鳥動物科普展板
10:00-10:15 科普路線漫游正式啟動
10:15-11:30 科普路線漫游
10:15-11:30 三個打卡點科普游戲互動
11:30-12:00 重點拍照墻合影留念
下午場
15:00-16:00 簽到
16:00-16:30 閱覽水鳥動物科普展板
16:30-16:40 科普路線漫游正式啟動
16:40-17:30 科普路線漫游
16:40-17:30 三個打卡點科普游戲互動
17:30-18:00 重點拍照墻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