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琴學內容廣涉歷史、文學、哲學、音樂學、心
理學等諸多領域。人們的生活與琴密切相關,數千年來,流傳著卷帙浩繁的與古琴藝術相關的佳話典故。伯牙、孔子、蔡
邕、嵇康、蘇軾等都與琴有著深厚的淵源。琴的音樂古雅暢達,人們用以抒發情感,寄托理想,感悟當下,琴遠遠超越了
音樂的意義,成為中國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征。
▲元 王振鵬《伯牙鼓琴圖》
根據記載,明初袁均哲所編《太音大全集》至明代的《文會堂琴譜》等著作中,對琴式種類的記錄多達40余種。到了
清初,古琴琴式更是繁多,《五知齋琴譜》中記載的就多達50余種,有雷音式、仲尼式、鳳凰式、靈機式、正合式、
宣和式等等。
▲常見的十四種琴式
3月31日,廣東古琴研究會會長、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嶺南派”代表性傳承人、廣州修竹琴舍創辦人謝東笑將
來到玉巖書院,開展“古琴藝術之美與宋韻拾珍”古琴專題講座。謝老師將為大家講解道法自然之琴器、森羅萬象之琴樂
等內容,并選取宋代琴曲《黃鶯吟》、《瀟湘水云》、《鷗鷺忘機》等在現場演繹。
▲謝東笑老師彈奏古琴
活動簡介
講座主題
古琴藝術之美與宋韻拾珍
主講嘉賓
謝東笑,廣東古琴研究會會長、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嶺南派”代表性傳承人、廣州修竹琴舍創辦人,
錄制有《嶺南古琴》《離騷》《第一元素·III》等專輯,秉持琴以修身的理念傳習琴學。
講座時間
2023年3月31日,14:30-15:30。
講座地點
黃埔區蘿崗街蘿峰山麓玉巖書院天尊殿
參與對象
社會公眾,限10人。
報名須知
1、因活動原因,報名年齡不低于12周歲,18周歲以下需與一位法定監護人同時報名。
2、活動不收取費用,名額有限,先到先得,請留意通知電話及短信。
報名方式
截止報名時間
3月30日中午12:00(3月30日中午17:00前未取得聯系的觀眾,默認取消名額,名額順延)
直播鏈接
本次活動特設全程線上直播,歡迎掃碼關注@廣州海事博物館官方微博、微信視頻號觀看!
掃碼直達:
廣州海事博物館官方微博
廣州海事博物館微信視頻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