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7日,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黃埔區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中心、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黃埔工作站舉行了兩場以“
承古拓今 品墨香韻意”為主題的公眾開放日活動。本次開放日共有三個活動流程,分別是中新廣州知識城成果介紹、觀摩考
古資料整理研究現場以及“承古拓今 品墨香韻意”活動。一起回顧本次活動的精彩瞬間吧!
活動伊始,工作人員為大家介紹了近年來中新廣州知識城的一系列重要考古發現。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早在2012年3月-2013年7月,已經基本完成了中新廣州知識城規劃建設范圍內的考古調查任務。當時經過初步勘探,共發現古遺
址、古墓葬以及遺物采集點37處,初步劃定了廣州知識城的規劃建設范圍內的地下文物埋藏區,為該區域內的地下文物保護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據。”
隨后,大家跟著老師的步伐參觀文物資料整理室。進門之前,工作人員向大家強調了注意事項,提醒大家參觀過程中留意腳下,避免對文物造成傷害。進門
后,看到整理室地面上整齊擺放著的器物碎片,小朋友們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好奇地蹲下來觀察破碎陶片上寫的編碼,驚呼道:“原來這就是專屬于文物自己
的'身份證號碼'呀!”
再往里面走,大家紛紛圍在了正在進行文物修復工作的老師身邊,聚精會神地看著修復老師拼接陶器碎片。有位小朋友問:“這個白色的是石灰粉嗎?看著
也像白色的面粉。”老師微笑著耐心地解釋說:“這是修復用的石膏粉。”
△工作人員正在向大家介紹陂頭嶺出土的陶罐
參觀環節結束后,來到了大家期待已久的動手環節!本次團扇拓印活動,紋飾取自廣州考古出土、南漢二陵博物館館藏西漢
四乳連弧銘文銅鏡,紋飾上有十六瓣連弧紋緣,圓鈕,柿蒂紋方形鈕座,外框方形銘文12字“長貴富、樂毋事、日有熹、宜
酒食”,寄托了先民關于平安、富貴的美好愿望。
【文物介紹】
瓦當,是指中國古代建筑中覆蓋建筑檐頭的筒瓦前端的遮擋;也可將屋檐最前端的一整片瓦稱為瓦當,瓦面上帶著有花紋垂掛圓型的擋片。
特指東漢和西漢時期,用以裝飾美化和蔽護建筑物檐頭的建筑附件。瓦當上刻有文字、圖案,也有用四方之神的“朱雀”
“玄武”“青龍”“白虎”做圖案的。
瓦當的圖案設計優美,字體行云流水,極富變化,有云頭紋、幾何形紋、饕餮紋、文字紋、動物紋等等,為精致的藝術品,
屬于中國特有的文化藝術遺產。
在活動指導老師對圖案背景進行簡單的介紹和具體演示后,大家拿起拓印工具開始了自己的動手環節。
經過大家的不斷嘗試,最后每一位參與者都收獲了自己的作品!這樣的作品既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又有美好吉祥的寓意!
一位參與活動的小朋友告訴自己的媽媽說:“媽媽,我一定要好好收藏這把漂亮的扇子!”
至此,本次開放日活動圓滿結束!黃埔區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中心、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黃埔工作站將繼續不定期舉辦公眾開放日活動,
組織公眾體驗更多考古活動,接下來的活動歡迎大小朋友們積極報名!期待和大家再次見面!